1941年7月的东线战场,烈日炙烤着泥泞的道路。
德军第23高射炮团第2营的炮兵们正手忙脚乱地调整着88毫米高射炮的炮位,汗水顺着钢盔边缘不断往下淌。
"见鬼!那铁疙瘩又来了!"一个满脸油污的炮兵指着远处缓缓逼近的KV-1坦克,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颤抖。这些52吨重的钢铁巨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,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打在它们身上就像往石头上扔豌豆。
这些原本用来打飞机的88毫米高射炮现在成了德军最后的救命稻草。炮兵们心里直犯嘀咕:"上头是不是疯了?让咱们拿防空炮打坦克?"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,整个东线战场找不出第二种武器能对付这些苏联铁王八。架设一门88炮至少需要五分钟,这五分钟简直比五年还难熬。苏军的炮弹不断在周围炸开,有个新兵蛋子吓得直接尿了裤子,老兵们倒是见怪不怪,只是不停地咒骂着后勤部队:"补给车又他妈迷路了是吧?"
前线的混乱程度超乎想象。有次88炮刚推进到前沿阵地,配合作战的坦克部队突然掉头就跑,连个招呼都不打。炮兵们傻眼了,眼睁睁看着苏军坦克碾过来,只能丢下火炮逃命。更气人的是,有些指挥官完全不懂火炮性能,看见个装甲车就嚷嚷着要用88炮轰。"这帮孙子是不是以为炮弹不要钱?"营部的参谋们气得直跳脚。最惨的是那些连续作战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炮组,有个驾驶员累得直接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,怎么叫都叫不醒。
曼施坦因看到报告后脸都绿了。这位向来以冷静著称的将军在文件上狠狠批了一行字:"保护高射炮是每个士兵的荣耀责任!"这话传到前线,炮兵们苦笑着摇头:"现在说这个有屁用,咱们的炮都快打烂了。"不过抱怨归抱怨,仗还得继续打。慢慢地,这帮被逼上梁山的防空炮兵也琢磨出些门道。两门炮一组互相照应,专挑重型坦克打,轻型目标交给小口径炮处理。最重要的是,炮兵指挥官必须掌握绝对话语权,绝不能让步兵瞎指挥。
这些经验都是用鲜血换来的。在谢利佐村的战斗中,88炮准确命中KV-1坦克的尾部装甲,穿甲弹直接打穿了发动机舱。检查战果的德军炮兵惊讶地发现,炮弹在装甲上留下的穿孔比预想的还要规整。"看来这玩意儿还真能对付铁王八。"这个发现让前线的士气为之一振。不过好景不长,随着战事推进,88炮的电子设备开始频繁出问题。有门炮只是被弹片擦了下,整个瞄准系统就瘫痪了。"这他娘的就是个娇气的大小姐!"维修兵边修边骂,手上的扳手拧得嘎吱作响。
随着冬季来临,战况变得更加艰难。冻得发抖的炮兵们不得不用火烤热润滑油才能操作火炮。有次夜战中,88炮的炮管在连续射击后热得发红,炮长急中生智,让士兵们轮流往炮管上撒尿降温。这个土办法居然奏效了,后来还在其他部队传开了。不过最让炮兵们头疼的还是补给问题,有支部队整整一个星期没收到弹药补给,最后只能拆东墙补西墙,把完好的火炮零件拆下来拼凑着用。
战争就是这么讽刺。原本设计用来打飞机的武器,现在成了反坦克的中流砥柱。那些被迫转型的防空炮兵们,也从最初的惊慌失措慢慢变成了老油条。有个参加过波兰战役的老兵说得最实在:"管它黑猫白猫,能打坦克就是好炮。"这话虽然糙,但理不糙。在后来的北非战场和西线战场,88炮继续书写着它的传奇。不过那些在1941年东线战场被迫用防空炮打坦克的德军士兵们,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看见KV-1坦克时,那种发自心底的震撼和无力感。
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,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。